從產品的冷啟動,到現在的野蠻成長期,抖音這款產品變化不得不說變化很大,當時的抖音很純凈,并沒有什么廣告,當然這也是符合產品生命周期的特性。
以前的抖音技術流占據了大部分江山,如今的抖音變成了生活小百科,網紅商品的發源地,產品內容標準也在隨著產品所處的階段在變化。
如今的抖音已開始走向商業化的道路,產品里出現了廣告,出現了淘寶跳轉功能。畢竟一款產品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盈利,或許有人說抖音變了,看不到以前那么多技術流的視頻,或許有人說現在更接地氣了,豐富了內容的覆蓋面。
作為產品汪,關注的是怎么樣讓抖音這款產品做的更好,讓用戶更加喜歡。抖音的火爆離不開用戶,正是有了龐大的流量,才出現了商業化。
雖然廣告的出現影響不了太多用戶,但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,還是存在一定風險的。尤其是低水平的廣告帶來的影響很大,完全不符合產品的調性,這樣的廣告投放出去是沒有什么效果的,也給用戶帶來了一定的影響。
現代社會的人已經沒有辦法讓自己逃避廣告了,廣告無孔不入地侵襲著社會的每一個角落。電視廣告、網絡廣告、報紙雜志廣告、車體廣告、公交車廣告、戶外廣告,現在就連刷抖音也會有廣告,做為受眾的我們,有些我們會覺得賞心悅目,有些會覺得自己的眼睛瞬間被強奸了。
在這里想起抖音爸爸頭條的Slogan是“你關心的才是頭條”,大家都知道在推薦算法中,頭條的算法是很強的,相信在廣告推送中也加入了很強大的算法進去。
問題來了,廣告是你關心的嗎?關閉了,就不再出現嗎?
不可能,廣告永遠是存在的,你不關心的也是頭條,調侃一下。
以上分別是今日頭條、火山小視頻、西瓜視頻、抖音的廣告截圖。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,頭條的關閉廣告的選項是很多的,這也說明在廣告推薦上,也使用了算法進去。
前三個當點擊關閉廣告,都會彈出不感興趣,點擊過后,廣告會消失在信息流中,廣告依然還是存在的,只不過相關類型少了??赡艹霈F的次數也會減少,這種廣告其實對用戶影響并不是很大,用戶可以選擇忽略,觀看自己想要看的內容。
抖音就不同的,基于去中心化的機制,導致廣告被強制性展現在用戶面前,用戶沒得選擇,占用了用戶的時間成本,經濟成本。對于移動終端來說,如果接收一個WAP彩信,直接就會產生流量費,這些都是成本。
受眾接受廣告的三種感受
受眾接受廣告的感受分為三種:主動、被動、被迫。
首先談主動的接受,一則廣告能夠讓受眾去主動的接受,已經不能用成功來形容了。這樣的廣告被人互相傳閱,互相欣賞,廣告也已經脫離了廣告的領域了。除了一些經典的之外,少之又少,在抖音里面我想除了一些大廠的廣告會讓人賞心悅目之外,只有貪玩藍月的廣告了吧。
其次是被動的接受,這種形式相比后面的一種形式要好的多。一些經意或不經意間看到的廣告,如果沒有太過于喜歡的感覺,大概都能存在于這個類型之中了。其中也包括你在打開某個網站時所彈出來的視頻廣告,既沒有主動的去尋找,只能是被動的來接受了,信息流廣告就屬于這一種。
最后是最壞的形式,被迫接受。已經沒有任何欣賞可言了,甚至是厭惡的。例如:網站的惡意廣告,公交廣告等。大早晨公交車內,人還在朦朧狀態下的公交車廣告,廣告的聲音伴隨著汽車內吵雜聲,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,耳朵在每一個美好的早晨都被強奸著。
抖音就屬于這一種,可能沒那么厭惡,可用戶沒有選擇的權利,刷視頻的時候必定會出現廣告,而不像信息流廣告會忽略不看。
上面我們已經知道廣告的感受類型,那么在廣告推送上,我們要如何做到被用戶主動接受才是最關鍵的。
從抖音上線廣告功能之后,前期廣告質量還是很高的,隨著廣告慢慢被開放,廣告質量也就隨之降低,完全不符合產品的調性,各種廣告出現在抖音里,用戶的負面的評論也越來越明顯。
以上數據從麥子數據導出的,最近三個月的App Store評論詳情,共 88578 條評論,包含廣告關鍵字的共 241 條評論,整體評論比例還是很小的。
從評論上來看,多數反應是廣告太多,不感興趣以后沒有減少。雖然這點占比算不上什么,但同類競品也不少,誰擁有更好的用戶體驗,用戶會選擇誰,美團打車也不是搶占了滴滴打車不少份額嗎,在這個時代,沒有不可能的事情。
關于廣告推送,一開始有了一個想法,這個想法來源于糗事百科,不知道大家有多少人知道,這個算是段子的鼻祖。
在這款產品中,一直有一個很不錯的功能,就是用戶審核功能,所有用戶產生的內容都會由用戶自己去選擇是否可以出現在產品里,有一段時間自己覺得審稿比看已經出現在產品里的段子還要著迷。